打嗝、嗳气、频繁放屁……为什么这些尴尬的情况总是出现?
有些人还没开吃,肚子就感觉“撑撑饱饱的”,有些人吃饱以后,肚子开始不舒服,总想打嗝、嗳气和放屁……这就是医生经常说的腹部“胀气”。
每个人的胃肠道都有气体,但是,当进入体内的气体量与排出气体之间存在差异时,就可能使气体量积蓄增多,让人越来越“膨胀”。
看似普通的胀气,不仅让人难受或尴尬,有些还可能是疾病信号。
7种胀气可能是疾病信号
腹胀的情况也因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各有不同,大部分人难受10几分钟,通常排出去了(排便和排气)就没事了。
少部分人的腹胀时间长,甚至伴有发热、呕吐、腹泻等其他症状,影响到日常生活,那可能是疾病的信号,需要提高警惕。
肠易激综合征▼
腹胀伴有腹痛,且近3个月内,每周至少出现一次排便颜色、软硬程度异常或者排便次数减少。
腺炎或阑尾炎等脏器炎症▼
突然出现严重的腹胀,同时伴有腹痛、发烧、恶心和呕吐。
肝脏或胆囊问题▼
伴有恶心、慢性腹泻和(右)上腹痛等症状。
小肠问题▼
腹胀伴有脐周疼痛。
憩室炎、肠梗阻▼
左下腹部突然剧烈胀痛。
消化道溃疡▼
空腹时或进食后腹胀伴有钝痛或灼痛,有一定的规律性。
食物过敏或消化不良▼
在吃特定食物后腹胀。
如果遇到以上情况或症状,必须及时看医生,并遵医嘱进行治疗。
做好5件事远离胀气
除了病理原因,生活中的胀气,可以试着做以下几件事来缓解。
尽量少吃产气食物▼
少吃十字花科蔬菜、豆类、乳制品以及过咸的食物。尽量少喝含气饮料和啤酒。
不要过量吃高纤维食物,比如麦麸、辣椒、南瓜、荞麦面、玉米等,容易在胃肠内产生大量气体。吃这些食物要注意搭配,不能过量。
多吃护胃、顺气食物▼
有些食物有养胃和顺气作用,比如山药健脾胃、益肾气,可促进消化吸收,黏稠质地也有保护胃壁功效;白萝卜可顺气,但要熟着吃,比如炖汤。
黄瓜、香蕉、猕猴桃、橙子、芦笋、酸奶、腰果、生姜等食物,都有利于缓解胀气。
此外,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,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而致食物发酵产生气体。
吃饭时细嚼慢咽▼
狼吞虎咽和吃饭说话都会将气体带入胃肠道。平时最好用15~20分钟吃早餐,半小时左右吃中晚餐。
可以注意每口饭咀嚼的次数,一般来说最好保证每口不少于5次,不易咀嚼的食物要相应增加次数。
避免不良情绪▼
焦躁、忧虑、悲伤、沮丧、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使消化功能减弱,或刺激胃部制造过多胃酸,加剧腹胀。
整日久坐不爱活动,会让胃肠也变懒,肠道气体难以顺利排出。
心情不好时,要通过积极健康的方式排解不良情绪,如参加体育运动,做一些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,或是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,保持良好心态。
小贴士:一个动作快速缓解胀气▼
仰卧在床上,两手分别放在胸、腹部;然后缓慢呼吸,持续1~3分钟,接着双腿屈膝,两手抱膝压向腹部,然后还原,重复10~30次,可促进胃排空。
还可以在临睡前,用手按住肚脐顺、逆时针揉摩各40~100次。
资料|生命时报
【 上一个:预防气温大跳水,不想再经历关节酸疼之苦的看这里→ 】 【 下一个:已出现混合感染!疾控中心提醒:这些地方必要时戴好口罩 】 【返回】 |